当前位置: 专题 > > 正文
焦点!灞桥区东城一小开展教师阅读活动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2023-05-12 17:36:47

近日,西安市灞桥区东城一小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新时代 长安向未来”主题阅读活动,坚持“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本次活动,老师们分别从阅读内容及阅读心得两方面进行学习、记录、思考。老师们将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及时分享到群里。大家相互点评、鼓励,彼此汲取营养,体验阅读的乐趣。


【资料图】

书中精彩的内容无不让人受益匪浅,为此东城一小六年级所有语文老师写出深刻的读书感悟: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待学生,我们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在不一样的地方。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对待学生,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学生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李晓静老师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详细列举了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成人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叶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与孩子沟迪!的问题开始,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并且书中,还为读者设计了很多小练习,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再去书中慢慢寻找答案。他也会创设一些问题让读者自己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办?来一步步疏导读者的思绪,帮助读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法。                                    

——赖娜老师

让孩子听你说话和愿意与你交流,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用肯定的语言,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使用幽默和游戏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情绪,不否定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时间和空间,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张娜老师

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尊重、接纳孩子的感受,非常利于我有效的沟通。强烈的认同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好的第- -印象。这本书讨论了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立刻改变孩子,但在心灵上留下的痕迹会慢慢的感化他,让师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得到发展。我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要会等待。面对懵懂未知的孩童,耐心的讲解会引导他们,会让他们内心充满安全感,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时间的历练和过程的培养。              

——张永强老师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要学会倾听和认同孩子的感受,当他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受时,那么在亲子谈话中就不会有争吵和责骂,他就会讲出许多事情,使你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的感觉被否定,他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他就对你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他也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孩子对大人的责骂、命令、说教、警告、比较等等都是很反感的。出了事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补救,而不是一个劲的埋怨,那样于事无补,还惹得孩子烦。什么事情做错了就说什么事情,不要把往事全部拿出来说。鼓励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那样他永远长不大。平时孩子要多称赞他,当他听到这些称赞,才会更有信心向前迈,同时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苟茜媛老师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所有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为《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一本对于家长和教师都非常有帮助的书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与学生或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倾听和理解是非常关键的技能,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些方面的建议和技巧。                   

——余琼老师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倾听和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如何以关爱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些实际的技巧和练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沟通技能。我相信,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会帮助我们与学生建立更好的关系,也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张宁侠老师

书的第2篇是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首先要营造最好的沟通氛围,要用沟通代替对孩子的命令,一项“家庭教育大调查”显示,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占35%,辅导孩子学习占25%,剩下的则是其他如游戏等。家长和孩子每天说话的时间缩短在半个小时内,孩子最希望分享的是他们的心情和情绪,而不是总被问“你作业做好了吗?”其中有一个事例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妈妈每天要和孩子通电话,问孩子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困难,刚开始,孩子不太爱讲,后来经过妈妈的引导,逐渐展开心扉,把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包括哪个同学欺负他,都讲给家长听,然后家长帮他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使孩子每次和家长沟通都很愉快。我想以后我也要学习这位家长的做法,孩子因为生活经验的欠缺,需要一个人来进行引导,这时候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同时也会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叶靖瑶老师

读完这本书,真的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边(不管我们说得多么亲切),孩子似乎越伤心。很多时候,家长们通常都不会像第二种方式那样答复孩子,他们担忧一旦把这种感情点明了,情况会更糟。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当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时,他会深感抚慰,因为有人认可了他的内心感受。

可以说,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家长看的,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这本书的案例,即时与孩子互动。其实我单单看完第一章,已经从内心认可了这本书的魅力,也完全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会被称作“破译父母与孩子交流 的神奇语言”。相信大家看到了,也会与我有一样的感受。                 

——吴毅老师

这本书的作者很实际,没有一味的要求说家长不能发脾气之类的,而是针对愤怒,惩罚方面也做了合理性的建议。提供了有很多有趣的方法。一件很小的事情,如何回应孩子真的对他有那么大的影响吗?听到樊登讲他儿子的事例的时候,我相信有。也许孩子就是从那些细小的事件里,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情绪的照顾,对自己的理解,才使得孩子成长为懂事的模样!

——寇婷婷老师

美术组老师们共读《活着》,以思维导图和随笔方式进行读书分享活动。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是福贵一生的写照。

活着其实是一个很富有哲学意味的词眼,大家常拿它与幸存比较,比较存在的意义,比较活着的意义。作家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们一生都仿佛在追寻活着本身,它是一切的理想终点。

福贵还活着,野草老了,黄牛还在耕着地。福贵还活着,父亲被气死了,母亲生病死,妻子又因软骨病死,儿子献血死,女儿分娩时大出血死,女婿被吊板砸死,外孙吃豆子死。只有福贵还活着。大概对于福贵,能活着已然是命运的馈赠。总有各种意外残忍夺走你活着的权利,生活总是这样,给你希望后又让你绝望,反反复复,不得而终。福贵的人生更像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缩影,故事不同但又相似。

活着,生存下来。活着的本身就是充满希望的,至少大家都想,也在努力活着,朝着更好的方向。

一本好书,像一杯清甜的茶、涤荡干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像一场无私的雨、滋润干涸的心田;一本好书,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前进的道路;一本好书,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留下一生的记忆……愿东城一小的老师都能徜徉于书的海洋中,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做一个幸福的书香教师。

编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