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 正文
【时快讯】为什么中年男士喜欢把物件挂在腰带上?

来源:科普中国网   2023-05-20 08:39:43

近日,一则“当中年人买了AirPods”的话题冲上热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微博

AirPods是苹果无线蓝牙耳机,但在被挂到腰间皮带那一瞬间,画面开始变得熟悉(这个熟悉有些暴露年龄),这不就是当年的BP机吗?

其实,单就腰带上挂东西这事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古人早期的服装是没有腰带的,只在衣襟处缝上几根小带,叫“衿”,具有系结功能,以防止衣服散开。

由此逐渐发展到腰上的一根大带——“腰带”。

古人腰带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以丝帛制成,叫“大带”或“丝绦”“绅带”;一类用皮革制作,称作“鞶革”或“鞶带”,后人统一称为“革带”。

大带出现在商周时期,其系束方式是由后绕前,在腰前打结,多余部分下垂。

革带出现的时期稍晚于大带,其系法是在顶端交接处,一般有一个固定的装置,使用时只要相搭即可,不用像大带那样互相系结那么麻烦。所以,革带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腰带无论材质还是形式上都要更为相似。

按在革带头上的固定装置,一种呈钩状,叫“带钩”;另一种呈环状,为“带鐍”。

春秋时期,齐国公子纠与小白二人争夺王位,公子纠的手下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倒地装死。公子纠方面因此放慢了行军速度,结果被小白抢在前头,夺了齐国王位,是为齐桓公。这个故事说明,春秋时期已经有了带钩。

《捧果盘男装仕女图》。图片来源:李炳武主编《大唐歌飞的千年传奇:昭陵博物馆》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腰带款式不断发展,除了用来束衣外,又被开发出收纳、储物等诸多功能,同时还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意义。

简单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01

身份标识

丝帛制成的大带通常只有贵族、官僚才使用。

大带束在腰间,多余下垂的部分叫“绅”。故而,“绅”在古代常被用来代指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士。“乡绅”“绅士”即由此而来。

平民百姓的腰带则多用熟牛皮制成,叫做“韦带”。

《后汉书·周磐传》云:“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明代李贤对此解释道:以韦皮为带,是还没当上官,当官了就会用革带。

因为平民百姓着韦带、穿布衣,所以古时又以“韦带布衣”(简称“韦布”)来代指平民。

当然,这种革带也并非平民百姓独有。

很多贵族、官僚喜欢在大带上挂些玉佩、玉环之类的饰物,大带容易不堪重负,所以他们也喜欢用革带,只不过多选用生皮,在实际使用时,也往往在皮革腰带外面再系上华丽的丝质大带。

中国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代九环白玉蹀躞带銙。摄影/健忘的行摄世界,图源:网络

魏晋以后,越来越多的士绅不再这么麻烦,改用金、银、铜和玉来等配饰放在革带上,借以显示身份。

历朝历代,官品佩带的革带有明确的限制。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了唐代官员的腰带差异:一至二品用金饰,三至六品用犀角饰,七至九品用银饰。

宋代的材质有金、玉、银、犀角、铜、铁等,式样也非常丰富,有仙花、荔枝、师蛮、戏童等 20 余种,使用时各按等级。

清代则只有特赐或一品官员才用玉带。

青海省博物馆鎏金西方神袛人物连珠饰银腰带。摄影/kody_king,图源:网络

现代人几乎不在腰带上镶金戴玉,毕竟,相对于身份标识,腰带的实用价值才是最主要的。

02

实用价值

束衣是腰带的第一实用价值,但在很多人眼里,收纳和储物才是最有魅力的地方。

古代衣服缺少口袋,古人会把一些随身携带的小物件放在腰带上。

《礼记·内则》所说的“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就是放在腰里的东西。其中,纷指抹布,帨指巾绢,砺指磨刀石,觿指解结的工具,燧指打火石。

还有像官员上朝时用的手板“笏”,也是插在腰里的。

电视剧中的“笏”。图源:网络

南北朝前后,北方少数民族出现了一种叫“蹀躞带”的腰带。

与金带、玉带不同的是,蹀躞带纯粹是游牧民族为了挂物件而准备的。蹀躞带的装饰牌上,连着一个铰链,铰链上衔接着一个金属铸成的小环,专门用于系刀、剑、磨刀石等。

这种革带传入中原,很快受到喜爱。唐朝规定,不论文武官员,都要系这种腰带。

《旧唐书·舆服志》称:“武官五品以上配蹀躞七事,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用于雕琢的楔子)、哕厥(古代用骨头制成的解绳结的锥子)、针筒、火石袋等也。”

直到辽宋时,仍有不少武官的腰里系束这种腰带。

明清以后,腰带的装饰功能被过多强化,其原有的一些实用功能反而渐渐丧失。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腰带的收纳功能再次被激活。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国社会上兴起BP机热。BP机是一种无线通讯设备,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是在当时堪称高端。

当时一部摩托罗拉数字型BP机售价在两千元上下,早期汉显BP机甚至能卖到八九千元。这在当时人均工资几百块的时代背景下,无疑是天文数字。

传呼机。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拥有了时髦先进、价格不菲的BP机,谁都忍不住想把它挂在裤腰带最显眼的位置。

一个人如果腰间挂着BP机出现在公共场合,腰里突然响起“Bi Bi Bi”的呼叫声,必将会吸引众多羡慕的目光。

如果这个人同时手里再拿个当时价格超过 2 万元的第一代移动电话“大哥大”,那无疑意味着此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

此处的腰带,既体现其载物的实用价值,也充当了炫富的帮手。

随着科技的发展,风靡一时的BP机和大哥大很快走进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手机。

不过,很多人出于习惯,还是把它们别在腰间,一来算得上装饰,二来的确取用方便。毕竟,手机有重量,放在衣服兜里,既容易滑出跌落,又显得累赘,放在腰带的手机皮套里,安全又清爽。

电影《手机》中,范伟饰演的砖头哥,把手机挂在腰上。图源:电影《手机》截图

同样,像MP3、钥匙串挂腰里也是这个道理。对男士来说,相比于翻包找东西,把手往腰间一摸,“咔哒”一声、装备到手的过程,干净利落、还能耍酷,一举两得。

可以说,腰间挂东西,反映的是一种富足、放松的状态,和对人对己的宽容。

03

社交礼仪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腰带还具有社交功能。

首先,腰带的饰品具有人格化意义。

古代君子或自认品德高尚的人,大多喜欢在腰带上系有玉佩、香袋。他们行走时,腰间的玉石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古人看来是一种肃穆庄严的标识。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讲的就是腰带上配白玉环,左边佩着宝刀,右边挂着香袋。

这种佩玉,在当时不仅是身份等级的标识,更代表人的品德,所以有“君子温润如玉”的说法。

影视剧中的腰带。图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其次,腰带含有君臣之礼。

《新唐书·车服志》载:至唐高祖时,用赭黄袍、巾带作常服,腰带别好后头垂于下,名叫䤩尾,取顺从之意。也就是说,按规矩,腰带系束后,带尾必须朝下,以表自己对朝廷的顺服。这个规矩一直为后面的王朝所沿袭。

最后,在日常社交中,见面前一般要注意把腰带系好,否则会被视为失礼。

《南齐书·刘琎传》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刘琎与哥哥刘瓛住房只隔一堵墙壁。一次,刘琎先睡下,刘瓛在隔壁叫刘琎,连叫几声都没有声音,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刘琎答应。哥哥感到诧异,问他为什么,刘琎说,听到哥哥呼唤,便马上起来穿衣束冠,只因带子没系好,人没站正,所以不敢回答。

亲兄弟尚且如此,一般朋友相见显然要更加重视了。一直到今天,腰带依然是传达文化和审美的重要载体。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仪服饰,特别注意了腰带的设计。其中第二个“宝蓝”系列中的中国刺绣腰带在当时颇为吸睛。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上的腰带。图源:央视视频

无论腰带本身的式样,还是挂在它上面的物件,都映射着某一时代的文化,也浓缩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胡星林:《古代的腰带》,《文史杂志》1996年第4期。

[2] 冯盈之:《中国古代腰带文化略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 付丽娜:《浅析腰饰的发展及其现代设计》,《辽宁丝绸》2009年第3期;

[4] 马冬:《革带春秋——中国古代皮革腰带发展略论》,《中国皮革》2006年第12期;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