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微风徐徐,走进达川区大堰镇固家河流域,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沿岸有村民在河边的步道休闲散步。
“村子一年一个变化,环境美了、河水清了、生活方便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大堰镇铁山村10组村民刘传伟喜笑颜开地说。
近年来,达川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以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切实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全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项目质量监管。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60个,日污水处理能力815吨。
(相关资料图)
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发挥实效,进一步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达川区通过建章立制,督促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水质监测,全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管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7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达川区虎让乡虎让社区污水处理厂看到,工作人员正对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工作人员认真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进出水量和水质情况、人员在岗履职情况等。经现场排查,污水处理厂设施设备运行正常,运行维护人员均按照要求定期巡查并做好台账。
“我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巡逻和察看,同时作好台账记录,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江河水源,让村民用上放心水。”达川区虎让社区污水处理厂李兴权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虎让社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0吨,服务场镇人口800余人。自投入运行后,虎让乡不断优化运行机制,确保乡镇生活污水及时有效处理。
一直以来,达川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进行质量监督,将监督责任落实到组到人头。组成4个督查组,分片区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地毯式检查。重点检查农户接管情况、终端出水情况、管网设施完好情况、人工湿地保护管理情况,以及设施运维管理责任落实情况。
进一步充实技术指导股力量,该中心从其他科股室抽调人员组成12人工作团队参与监督督查,分成4个工作组,划分4个工作片区;及时调整班子成员分工,指派得力班子成员主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并建立质量监督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质量监督和项目管理;村级落实质量监督员,实行专人全程跟踪监督。
同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规定,加强施工及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出勤考核监督,对管理失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施工和监理单位,采取约谈负责人的方式,依法依规进行告诫。
随着建成项目的移交,乡镇和村级组织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维的责任主体。在2021年已组织开展两轮项目管理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全区2022年再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的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从机器设备的使用、故障的处理和简单维护到污水处理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教授。同时开通了技术支持热线,随时解答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收集典型案例,制作成PPT教材,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对全区各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以及相关行政村干部开展了质量监督业务培训会。结合案例对各类质量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从防止质量问题发生的角度,讲解各个监督环节的时机、办法和标准。
同时,针对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的各个环节,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先后开展了项目变更、户厕改造以及农户接管、管网闭水试验和终端满水试验等专题培训,有力推进了项目管理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以前,我们的污水没得地方排,只能排到河里去,不仅污染水质,还有异味。有了这个污水处理点,环境好了,生活也越来越舒心。”家住达川区双庙镇张家湾村污水处理点附近的村民张继云满意地说。
“我们将持续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巡查工作,让巡查工作常态化,建立巡查台账,实时掌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式管理,确保乡镇污水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达川区双庙镇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达川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引领、厂网同步、建管一体、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为目标,加强日常管理维护,保障运营经费,科学考核监督,建立健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长效机制,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达川区已在石桥、大树、赵家等地建立乡镇污水处理厂36处,实现全区场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桂丹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