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 正文
格力电器跌停真相:写错俩字损失356亿,66万股民该找谁算账?_头条焦点

来源:壹号股权   2023-05-06 02:57:08

5月4日格力电器的股价突然跌停,造成了356亿市值的蒸发,66万股东都懵了,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都在找原因发生了什么。这一情况太罕见了,因为即便是在2021年到2022年下跌超过50%的调整阶段都没有发生过跌停,鉴于格力电器和董明珠的知名度,这一举动在A股引起了股民广泛关注,格力电器一时成为A股最热门的股票。

媒体上关于格力电器跌停的原因也纷纷爆出,现在看来这些猜测都是空穴来风,是媒体生搬硬接的,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前媒体的水准,众多媒体最开始推出的原因是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以及分红不及预期,在五一期间,格力电器发布了一季度财报以及2022年利润分配方案。


(资料图片)

格力电器一季度实现营收357亿,同比增长0.44%,媒体认为这个业绩太差了,笔者也认为这个业绩不太理想,但是还不至于让股价跌停,毕竟美的的增速也只有6%。格力2022年的利润分配方案是10派10元,总计分红56.14亿,股利支付率为22.7%,有媒体认为这个分红力度远远小于往年,所以导致股东用脚投票。

上面这两个原因明显不能说服投资人,即便不及预期也不至于引发跌停,然后各路媒体都在寻找新的跌停源头,很快就找到了,原来是“董明珠的持股被冻结了”,如果这个原因是真的,那么到真有可能导致格力电器的股价跌停,董明珠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几乎就是格力电器的代名词,而且是第八大股东以及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如果她的持股被冻结了,那么董明珠一定是遭遇了重大的债务纠纷,这很可能会引发格力电器经营的不稳定。

董明珠的持股被冻结有事实依据吗?有!而且就在一季度财报中,董明珠直接持有格力电器4449万股,持股比例为0.79%,其中1150万股处于冻结状态,市值超过4亿元,这个时候很多人就猜测董明珠到底因为什么欠下了巨额债务。很自然就想到了银隆身上,原本是打算让格力收购银隆的,但是遭遇了小股东反对,这次股东大会董明珠还对股东大发脾气:我不分红你们能怎样

但是这个原因却是假的!今日晚上格力电器发布了一则公告,一则信息更正的公告,因为信息录入错误,误将董明珠女士的股份状态填写为“冻结”,更正后为“质押”。

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股东原本以为董明珠遇到大事了,最后发现原来是财报写错了,原来是虚惊一场,但是格力电器股价跌停,市值蒸发三四百亿,66万股东人均损失5.4万,到头来是因为财报写错,这个责任该谁承担?负责上市公司信息编制的是董秘,格力电器的董秘叫做邓晓博,2020年12月开始担任格力电器的董秘,2022年3月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邓晓博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担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晓博连董事长都做过,这次做格力的董秘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却闹出了这么大一个乌龙,导致356亿市值的蒸发,可谓是“侮辱性不强,伤害险极大”,这次受到损失的是所有股东,包括高瓴资本以及董明珠自己,高瓴资本持股16%,市值高达350亿,这次损失36亿,董明珠持有的市值为17.3亿,这次损失近1.8亿。

66万股东人均损失5.4万,皆是因为写错两个字,何止是一字千金啊,这是一字百亿啊,可谓是史上最贵的字了。邓晓博董秘这次是摊上大事了,董明珠会如何处理?是罚酒三杯一带而过,还是拿出荧幕前的果断霸气,来一个挥泪斩马谡?

无论如何,这都应该给66万股东一个交代,虽然是低级错误,但是这次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近日哈尔滨被砸的承重墙,200多户居民遭受无妄之灾,赖以生存的家园一夜之间变成危房,初步估算损失近2亿,这样重大的损失又该如何赔偿?又如何能够赔得起呢?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基石,但是这种公告写错字的低级错误却屡屡发生,被发现了就更改一些,没有被发现那么就一直错下去,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连对上市公司罚酒三杯的处罚都没有,这也往往导致上市公司失去了在发布前就反复校稿的动力,反正错了也没事,没成想,这次格力电器这次却错在了这么关键的信息上。

而且事情过去了一天一夜都没有找到源头,4月28日晚上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五一劳动节休息了5天, 无人问津,而5月4日开盘股价即大跌,这就说明有大资金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格力电器都没有人发现问题,5月4日晚上也没有发现问题,直到5月5日才发现问题,然后在收盘后发布更正信息。

格力电器应该给66万股东一个交代,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轻松的惩罚是说不过去的,对监管机构来说,这也应该是一个契机,上市公司公告信息写错已经是一个顽疾,早晚都得整治,现在全面注册制都已经实施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就更加重要,要不然以后谁还敢相信上市公司的公告啊,好消息有可能是误写,你着急买入,最后股价下跌,产生损失;也有可能是坏消息是误写,比如格力这次,你着急卖出,没想到是误写,最后股价恢复,你也是损失。

全面注册制实施后,监管机构的审核就是形式审核,价值判断是投资者自己负责的,而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就是投资者做出所有判断的最根本信息来源,如果信息的真假都无法保障,注册制岂非成为儿戏?董事会尽到勤勉义务了吗?

各位读者,你们认为格力电器这次信息披露误写造成的损失该由谁来负责?又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